中新网新疆青河12月10日电(刘金锐 吴菲菲)记者从新疆塔克什肯口岸获悉,截至8日,塔克什肯口岸进出口货物达266万吨,贸易额达48亿元(人民币,下同),同比增长50%。
新疆塔克什肯口岸。刘金锐 摄
连日来,新疆青河县塔克什肯工业园区蒙科能源选煤厂,对标年度货物进口加工发送量任务目标,按天倒排任务并细分各货运点、加工程序、日均卸车、库存目标等,推动了各项重点任务有效落实。
蒙科能源选煤厂副厂长高长龙说:“截至8日,我们完成焦煤进口量是238万吨,本月,我们对焦煤的进口和原煤的入洗,进行了科学优化的分配。争取在12月底,使焦煤能达到全年250万吨,实现工业总产值23亿元。”
塔克什肯口岸位于青河县境内,毗邻蒙古国科布多省,是国家一类陆路口岸,也是中蒙间的重要贸易通道。自中蒙俄国际联运直达线路、俄罗斯果蔬出口物流专线、乌兹别克斯坦、德国物流专线开通后,实现了货物经蒙古国直达德国、比利时的欧洲线路。
目前,塔克什肯口岸对外联系愈发紧密,区域竞争力不断增强,发展势头持续向好,特别是大宗矿产品进口达260万吨,累计出口商品车、建材、设备、汽车配件、家具家电、办公用品、果蔬、百货等5.835万吨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。
塔克什肯口岸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齐卫江说:“今年,我们塔克什肯口岸,进一步完善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,优化便利的通关和营商环境,鼓励企业积极拓展对外进出口业务,从口岸的发展、业务拓展和物流运输等方面持续发力。截至8日,塔克什肯口岸进出口货物已超260万吨,贸易额同比增长50%,到年底,我们力争完成进出口货物300万吨。”(完)
中新网海南文昌12月10日电 (记者 张茜翼)这个周末,海南知名侨乡文昌市铺前镇的早晨并不宁静,海文大桥下,腥咸的海风吹来,渔民、鱼贩开始了一天的劳作。
12月9日,“江山如画”网上主题宣传活动(海南)采访团走进铺前镇骑楼老街。图为文昌铺前骑楼老街南洋风格建筑。中新网记者骆云飞 摄
铺前镇三面临海,自古就是海南重要的港口古镇,是海南人员和货物出洋的主要港口。从明朝起,就有海南人经铺前港下南洋,每年有成千上万人经此“南下”。1895年左右,当年闯南洋的文昌人在异国艰辛创业成功后回到铺前,建起了南洋风格的骑楼建筑。
12月9日,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,中国新闻网、海南省委网信办主办的“江山如画”网上主题宣传活动(海南)采访团走进铺前镇骑楼老街,感受这里的历史韵味和人间烟火。
12月9日,“江山如画”网上主题宣传活动(海南)采访团走进铺前镇骑楼老街。图为老街渔民在家中编织渔网。中新网记者骆云飞 摄
铺前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,侨文化浓郁。在铺前镇的地标胜利老街,一座座百年骑楼建筑虽历经风雨,但风范尚存,阳台、花栏别具特色,中西和壁的立面装饰各有不同。街道两旁商铺鳞次栉比,杂货店、理发店、小食铺、渔具店令人顿觉时空交错。
胜利老街是目前海南省古建筑留存最多的街道之一,街长约400米。在其最繁荣的时期曾流传“东奔西走,不如到铺前和海口”一说。
12月9日,“江山如画”网上主题宣传活动(海南)采访团走进铺前镇骑楼老街。图为文昌铺前渔港吸引游人。中新网记者骆云飞 摄
铺前糟粕醋是海南知名的传统小吃。老街上,当地“网红”“林花糟粕醋”店铺内外,人声嘈杂,烟火气十足。一把海菜,一块马蹄蟹,几颗海螺,再加上一些牛杂和海带盛入碗中,舀起一勺酸辣的汤汁,淋在食材上……许多人专程前往,就为了这一口酸爽味儿。
看中铺前的发展前景,外出务工的符春玲四年前和丈夫回到老街做海鲜干货生意,海产品店里的各类海鲜干货琳琅满目。“以前卖鱼最远就到海口。现在物流发达、交通便利、保鲜技术也提高了,鱼能卖到浙江、福建一带,行情好的时候大家要‘抢货’。”符春玲已将门店业务拓展到线上,生意蒸蒸日上。
12月9日,“江山如画”网上主题宣传活动(海南)采访团走进铺前镇骑楼老街。图为文昌铺前骑楼老街街景。中新网记者骆云飞 摄
历史的繁华并未因时间流逝而在铺前港消褪。2019年,海文大桥通车,从铺前到海口的路程由原来的一个半小时缩短至20分钟,吸引越来越多的岛内外游客到铺前镇旅游、购物、吃海鲜。
“老街更有韵味。周末来这里吃正宗的铺前糟粕醋,买些海产品,还准备逛逛附近乡村。”海口市民陈子涵说。
据介绍,铺前镇正谋划在铺前港老码头沿岸打造“海的故事”旅游街区,同时加大对骑楼老街、溪北书院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,为打造“滨海旅游小镇”盘活更多旅游资源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