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视网消息(新闻联播):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,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,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。今年以来,我国实体经济持续恢复向好,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。
不到10秒钟,一台笔记本电脑就从产线上送出。不久前,这个超级制造工厂在天津落成,这里的智能化产线长达120米,融合了物联网、数字孪生、智能算法、5G、AR等多重技术,屋顶上3万平方米的光伏板一年可为厂区减少碳排放3000吨。这个超级制造工厂集中折射出我国制造业更加智能、更显绿色、更趋融合的新趋势。这样的智能工厂在2023年大幅增加,全国已突破8000个,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制造应用市场。
进入2023年,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。5月,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,会议强调,推进产业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,建设具有完整性、先进性、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7月,在江苏考察时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、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,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,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9月,党中央召开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,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,强调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,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。
2023年,一大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速,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。湖南醴陵,陶瓷企业的生产车间里看不到陶土飞扬,取而代之的是2023年全面达产的自动化生产线,生产效率提高了50%,人均生产效益提升了70%。企业生产一般都有残次品,但在这里,竟然找不到残次品堆积区,难降解、难回收的陶瓷废料通过再加工变成新的复合材料,用来制作汽车面板等更多产品。
2023年,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,各地瞄准产业体系中的薄弱环节,强链、补链、延链,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,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,政策效果持续显现。
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宏阔布局正在铺展。2023年,我国产业体系日益健全,产业链日趋完整,造船工业领跑全球,新能源、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,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日趋凸显,新型工业化向纵深推进,5G、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进入新阶段。产业整体实力和质量效益持续提高,产业创新力、竞争力、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。
产业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加速推进,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,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向前迈进,不断跃升的产业能级正以产业之强夯实大国之基!
中新网广州12月10日电 (记者 蔡敏婕)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9日在广州发布《数聚湾区智汇未来——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》(下称:报告)。该报告指出,大湾区数字经济具备了集群式创新的核心要素和条件。
普华永道发布《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》。蔡敏婕 摄
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暨数字湾区发展论坛正在广州举行。普华永道在当天下午举行的数字湾区发展论坛上发布报告。
数字经济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基础深厚,其中,广东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6.4万亿元人民币,连续六年位于全国首位。随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作为大湾区数字经济的新引擎按下了“加速键”,新一轮科技浪潮和新型工业化将更大范围、更深层次席卷大湾区,创新技术与创新集群不断涌现与扩散。
普华永道中国区域经济及南部市场主管合伙人张立钧表示,对标世界三大国际性湾区,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明显,空间范围更大、产业领域更宽,集中了人才、资本、技术等创新要素资源。
报告数据显示,在广东58039家优质企业中,深圳的优质企业最多,有27598家,占总数的47.5%;其次是广州,优质企业15740家,仅为深圳的57%,但在智能网联汽车、数字创意赛道的企业数量最多,而东莞、佛山、中山等城市则在高端装备智造、智能家电、智能机器人等赛道涌现一批优质企业。
香港数字经济规模超千亿港元,优势产业是金融科技和生物科技。澳门数字经济处于发展初期,数字文旅是其最重要的业态。
报告指出,数字技术正重构大湾区的产业生态,产业赛道越来越细分,并且长期存在多元角色互动:即政府、链主企业、上下游生态企业、产业载体、产业资本以及服务机构,已形成一个产业发展的全生态结构。
报告指出,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对标世界三大国际性湾区的创新探索,同样具备特色发展路径。在科技创新方面,广深港科技走廊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集群第二位,广东有国家“双一流”高校9所,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位居全国第一,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粤港澳联合实验室超过50个;香港有五所大学进入世界大学排名Top50。粤港澳大湾区积聚了世界500强企业25家,超过了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,但企业利润与其他湾区仍有差距。
报告认为,粤港澳大湾区兼具了旧金山的科创要素,但需进一步提升培育企业规模和产值提升,同时香港和深圳也具备了纽约湾区的金融要素,再叠加看齐东京湾区的珠三角先进制造集群,大湾区数字经济具备了集群式创新的核心要素和条件。
数字经济时代是数据的时代。报告指出,当前数字湾区的障碍在于跨境数据要素流通,这是最近出台的《“数字湾区”建设三年行动方案》中最强调需要突破的。
张立钧强调,数据畅通流动是数字湾区建设的基础,建议大湾区要借助河套合作区积极开发利用和管理数据资源,完善粤港澳三地数据跨境流动规则,尤其是借助河套合作区探索“数据特区”试点,实现深港跨境数据合法流通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