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当北方寒风肆虐、漫天飞雪
这里却繁花似锦、温暖如春
这里是北纬22度的南宁
上班都在“走花路”的南宁
南宁市北凤立交桥上,盛开的三角梅宛如一条条红色的彩带镶嵌在道路的两旁。何光民 摄
地处北回归线南侧的南宁
热,才是这个城市的符号
即使是冬季,最低气温还是个位数
冬天还没感觉,夏天已至
即使在冬季,短袖短裙在这个城市依然随处可见。图为在南宁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盛开的三角梅,成为市民的拍照取景地。俞靖 摄
让城市常年绿树成荫、花开四季
也让南宁拥有“绿城”的称号
南宁市道路两旁都是绿树成荫。蒙鸣明 摄
赋予了她苍劲而悠远的脉络
古时就是桂西南行政、商贸中心
邕江河畔的阁楼。冬泳、泛舟、皮划艇,是这里的市民常见的锻炼方式。王以照 摄
一条碧绿的邕江穿城而过
邕江在南宁穿城而过,呈现绿水青山景致。南宁市委宣传部供图
蜿蜒的邕江上,几十座形态各异的桥梁
每到晚上,还会把城市点亮
成为夜游邕江的一道道风景
邕江岸边的南宁市亭子码头。陈冠言 摄
也带来了厚重的铜鼓文化
在南宁,铜鼓的造型随处可见
南宁火车东站,出站广场就有巨大的铜鼓雕塑。林孟婕 摄
在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
灯光在桥墩上“勾勒”出壮族元素图案。俞靖 摄
到处是盛装打扮的各民族群众
对歌、跳竹竿舞、吃五色糯米饭
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欢乐中
图为“壮族三月三 八桂嘉年华”现场。俞靖 摄
这里也是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
冷不丁就会飙出一首山歌
南宁拥有多支本土乐队,主打民族歌曲。图为乐队演唱歌曲《壮乡兄弟爱喝酒》。俞靖 摄
有山歌,那当然就会有绣球
图为2023“壮族三月三·八桂嘉年华”活动,南宁市一群壮族青年手持绣球欢迎宾客。俞靖 摄
南宁也是一座充满现代感的城市
这里也是广西唯一拥有地铁的城市
便捷的交通串起快节奏的生活
南宁市高楼林立,绿树成荫。朱其芳 摄
干净整洁的南宁街道,四季都有鲜花盛开。王伟臣 摄
南宁还是一座有国际范的城市
这里是中国—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
让南宁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纽带
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独特的朱瑾花造型。每年的中国—东盟博览会都会在这里举行,每当盛会,南宁市如同节日一般热闹非凡。图为2023年9月举行的第20届中国—东盟博览会。周军 摄
在这座中国距离东盟最近的省会城市里
不仅有浓郁的广西民族风
东盟特色美食“遍地开花”
南宁不仅设有东盟国家的领事馆
也是东盟国家学生留学中国的
位于南宁市五象新区的中国—东盟金融城。黄红锦 摄
在南宁方特东盟神画主题乐园
可以穿上东南亚特色服饰,沉浸式体验
“走进吴哥”“千岛之歌”“寻找鱼尾狮”
不出国门也能“一日畅游东盟十国”
南宁方特东盟神画主题乐园。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东盟十国最具代表的历史遗迹、自然风情及现代都市风光,还可以体验独具特色的东盟文化产品,领略东南亚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。图为景区内的“走进吴哥”项目。陈冠言 摄
图为游客在具有东南亚民族风情的雕像前拍照。陈冠言 摄
适宜的气候,丰富的美食
让南宁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
图为南宁夜经济的代表“南宁之夜”。广西商务厅供图
这里的盛唐复古风融合广西壮乡民族特色
开街至今已经出现100多处“网红打卡点”
丑萌丑萌的兔子就来自这里
图为“南宁之夜”内,因造型独特而走红的“丑兔”雕塑引游客打卡。王以照 摄
“南宁之夜”还是美食的聚集地
而南宁人的热情好客也体现在吃上
到南宁,是一定会被拉去吃夜宵的
夜幕降临,南宁随即开启不夜城模式。图为南宁内街文化创意园内灯火辉煌。陈冠言 摄
民众在南宁亭子码头欣赏美轮美奂的城市灯光夜景。傅永顺 摄
首先,在无粉不欢的广西
夜宵摊上又怎么少得了米粉
米粉还有五花八门的做法和流派
基本可以吃遍广西所有种类的米粉
桂林米粉、柳州螺蛳粉、玉林牛巴粉、
更不要说遍地的南宁老友粉
色香味俱全的南宁老友粉。陆欣蓓 摄
其次,距离海边不算远的南宁
这里的生蚝可以蒜蓉炭烧
可以芝士烘烤、可以鸡蛋香煎
可以高压锅闷、可以清蒸
一锅高压锅闷生蚝不到40元,南宁的夜宵很平价。蒙鸣明 摄
到南宁不吃一顿烧烤等于白来
南宁的烧烤独具当地特色
还有咬一口就喷射汁液的烤猪眼
一出炉就香气扑鼻的荔枝柴火烤鸡。蒙鸣明 摄
烤猪眼堪称南宁烧烤的“黑暗料理”,很多人都不敢尝试。蒙鸣明 摄
南宁的美食主打民族特色
瑶族油茶已经进入大部分桂菜馆的餐桌
作为一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
瑶族油茶用茶叶、生姜、花生、蒜米等捶打
也是广西人健康长寿的“养生汤”
恭城瑶族油茶在南宁已成网红饮食,图为餐饮店员工现场展示打油茶。杨宗盛 摄
又与东盟国家经贸来往密切
本地的香蕉、柑橘、菠萝、
芒果、荔枝、龙眼、火龙果等
40多种亚热带水果熟期相连
南宁市隆安县的火龙果种植基地,每到夜间“星光”璀璨,“灯海”如梦似幻。何光民 摄
而来自东盟国家的榴莲、山竹
又到了南宁炫砂糖橘的时候了
这是一座物产丰富的城市
这是一座现代又包容的城市
这是一座美丽而又浪漫的城市
怎么能不去一趟南宁呢?
每年2月末,南宁市区黄花风铃木盛放,引市民拍照打卡留念。俞靖 摄
南宁城市风光。黄维业 摄
中新网成都12月10日电(王利文 何芦恒)“我选择在中国学习中西临床医学,因为我对中文有浓厚兴趣,也想了解中西医间的差别。”巴基斯坦姑娘田花花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,希望能更深入了解中医和中国文化。
近日,在四川成都,巴基斯坦姑娘田花花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学习。高嘉琪 摄
由于渴望来到中国,田花花高考后,进入伊斯兰堡大学孔子学院学习。2022年,她如愿以偿,被成都中医药大学录取,成为中西临床医学专业的一名学生。
“这段历程对我来说一半欣喜一半难过。欣喜的是专业知识和汉语水平都提升了,难过的是长时间不能见到家人。”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生活并非易事,田花花坦言,自己来到中国学习得到了家人很大的支持和帮助。一开始,她常常会思念家人,也不太适应四川的食物。“不过到这里一个月后,我发现了和我家乡口味相似的美食,后来就慢慢习惯了。”
近日,在四川成都,巴基斯坦姑娘田花花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学习。高嘉琪 摄
在中国留学的日子中,田花花通过积极参与活动,了解中国文化。今年7月,她参加了巴蜀文化品悟之旅,和来自27个国家的47名外籍师生一道,在成都、自贡、乐山、雅安等城市,制作宫灯、烹饪川菜、品鉴茶艺、看大熊猫、学习武术、体验中医,通过互动体验,探索中国文化的多样性。
回忆起这段经历,田花花依然激动。“中国古人的智慧实在令人赞叹。据说乐山大佛是1200多年前修建的,没有现代技术的条件,不知道工匠们是怎么做到的?”此外,田花花还对大熊猫情有独钟,她认为,全世界民众都喜欢圆圆滚滚、憨态可掬的大熊猫。“中国把大熊猫保护得很好,希望我们的后代也能和我们一样,看到这群可爱的动物。”
近日,在四川成都,巴基斯坦姑娘田花花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学习。高嘉琪 摄
如今,田花花已经适应了留学生活,“中国式”便捷让她印象深刻。“出门不用带钱包、随时随地可以扫码支付。自动取款机和贩卖机随处可见,给我们带来了便利。”她认为,当下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,自己在这里学习工作,也能获得快速成长。
今年是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启动10周年。看到自己的国家近年的建设发展,田花花认为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非常值得赞赏,她看到了其对国家实打实的帮助。“中巴合作建设的拉合尔橙线是巴基斯坦首条地铁。这个项目在能源、基础设施和产业合作等方面,都给我的国家带来了很大变化。”
谈及未来,田花花做着两手打算,“我毕业后可能会去西方进修,进一步了解中西医之别。如果能在中国找到一份好工作,我会很开心留下来。”(完)